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和我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要求,重慶科技館發揮自身優勢,著力提升服務能力,用學習成果指導工作實踐,以工作成果檢驗學習實效,全面推進川渝科技館戰略合作協議,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科技館力量。
科普體驗凸顯 “重慶熱度”。緊緊圍繞“建設人民滿意科技館”這一目標,著力提升綜合服務本領,持續優化科普活動內容,吸引各地游客前來參觀體驗。截至6月25日,重慶科技館今年已累計接待游客超70萬人次,其中外地游客超五成,川籍游客更是占外地游客的61%,逐漸成為川籍游客的熱門“打卡地”。此外,科技館在地研學項目吸引了700余名來自自貢、南充等四川地區的青少年前來參加,同學們紛紛表示:“到重慶參加研學非常有意義,既感受到重慶熱情,又深刻體會到科學的奧妙。”
聯動發展凸顯“重慶廣度”。充分發揮陣地優勢,依托活動資源不斷加強場館聯動,在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科普列車川渝行”等多個活動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向公眾展示川渝地區各大科普場館特色,深受川渝兩地廣大公眾喜愛。2023年科技活動周期間,廣泛聯動四川科技館等多家省級科普場館,開展“科技館之夜”特色科普活動,發起科普資源漂流及川渝非遺傳統文化展示等活動,吸引1500余人次現場參與,線上圖片直播瀏覽量超52萬人次。
服務基層凸顯“重慶溫度”。切實承擔大館責任,持續提升川渝地區科普場館發展和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先后接待達州科技館、廣安發展建設集團資產運營有限公司、自貢城市規劃研究院等四川地區同行和單位來館調研,在活動策劃、展品維修、場館運營等方面深入交流工作經驗,為達州科技館、廣安市國際青少年智能科技教育基地、自貢科技館等科普場館的建設發展建言支招,達州科技館科普同仁們走進展廳隨崗學習,這樣的場面逐漸成為川渝兩地科普場館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
下一步,重慶科技館將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進一步搭建川渝地區科普交流平臺,促進川渝科普合作從“流通”到“暢通”,持續擴大優質科普資源的輻射范圍,推動川渝兩科普場館的交流合作走深走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感。